关于MBTI的科学性 这种测试方法真的是伪科学吗? 会不会这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同语反复? 首先不可置疑的是,我们总是用概念来认知人的行为本身。这样,如果我们通过思辨得到认知人的行为的最核心的几个概念,那么运用这些概念处理分析不同事务(质料)就可以穷尽所有人做事的风格的可能。然后选择合适的质料——适应性地分辨出各个概念——即可设计出一份科学的答卷。我目前感觉严格的哲学分析应该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而我之所以说这是同语反复是因 2022-01-24 Essay #Anthropology #Epistemology #Psychology
对一篇“令人作呕”的文章的评论 今日本也是平常,稍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个人活灵活现地演了抗日剧的一个桥段,颇有风趣;另值得注意的,便是对一篇初看并算不得什么的小说的议论纷纷。对于大家来说,相同的感觉便是“令人作呕”。 以下便是那小说。 诸君若是大略地读读——我本早已对小说失去兴趣,今天也是闲来无事——便会觉得前面大部分的内容不算作极坏,然而到了结尾或曰高潮时,作者似乎并不知道高潮为何物。而大家所愤慨的是一个留美的、成功的、摆脱了 2022-01-20 Essay #Anthropology
对文学笔记系列的说明 我厌弃文学已经许久了。 但近日因为新开了这个网站,觉得将旧日于课上的摘抄放上来也是有趣的乐事。 总的来说,中文系所有的必修的文学课,属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最有深度,同时也是真正的有力的体系的建构。在我读中国古代文学的时候,还是由中文系的叶晔老师授课,他那时很注重对文本实体的接触。后来想起,若是论及中文系可说道的精神,这便是为数不多的之一。现在,我先把当时上叶晔老师的课时所记的笔记放上来。 此外还 2022-01-17 Class Notes #Literature #Aesthetic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Tensor(未完) 缘起 对张量的学习无外乎一种纯粹的智性的乐趣,若说其中有多大的裨益倒也不见得。所用到的,便是在一些因为词语的摇撼的轰鸣的时刻进行一些遁世的思索,仿佛要隔绝肉身于外物,在纯粹的符号间耗散过剩的心血。一切不过如此罢了。 Postulate \[ 1. \pmb{P}=P^1\pmb{g_1}+P^2\pmb{g_2} \] \[ 2. \pmb{g_i·g^j}\equiv\delta^j_i=\be 2022-01-13 Math #Math
关于卡尔·巴特(Karl Barth) 这里依循着曾劭恺的《黑格尔与现代西方本体论》,其中斜体为评论 预定论问题。预定乃是不可直观、感知的,只有以信心达致对其的知识,从而,预定既非构成性的,便不可以康德的非独断论方法确证,亦而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知性的理解之外,所以时常看起来与同样不可确证的自由意志处于二律背反中。康德的二律背反的原因是理念或物自体世界所以处理的范畴不能独断地说等同于现象界的范畴,从而以现象界的范畴处理时会发生范畴机能的奔 2021-12-30 Reading Notes #Anthropology #Theology #Metaphysics #Ontology
阅读的人类学意义 图书馆经常会张贴一些宣传画,以阅读的和谐气息示人,仿佛阅读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在阅读最初被建构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时,阅读是与知识一同出现的,于是因其与学习行为的依附,阅读本身便获得了善的地位,就仿佛学习本身是不容置疑的善一般。 但是,我们对学习本身的解构也已经够多了,那么为什么阅读在以其形象示人时仍保持其动人的魅力? 答案是呼之欲出的,即阅读作为实体的存在本身并非依附学习的存在。 我们仔细看 2021-12-11 Essay #Anthropology #Reading
又谈文学——悲剧 我们很自然地以为见死的悲剧高尚于不过为了笑的喜剧。如此,若文学欲以高尚论正统,悲剧则是文学的正统。 悲剧的见死倒非真正有谁死去了——奥康纳的小说却是每篇见人死的——生命的暗淡、摧残、蹂躏都可算作见死。 年轻时的创作,不都是有向死的意识与死的痕迹吗? 如许的生命,在白日黑夜之间耗散,以致逐渐暗淡。 魂灵深深地叹息,于是表于文字,留下暗灭的残影。称作悲剧——所谓不为他人,只为自己。 然而悲剧也有令人厌 2021-11-07 Essay #Anthropology #Literature #Aesthetic
关于马克思理论的根基 关于马克思理论的根基 马克思理论的根基就是生产力,所谓生产力是结构性的功能因素,“即一定的生产方式或结构在实际运作中发挥出来的程度、能力和水平”。这是张一兵对生产力一词的归纳。我想这是对的,这是根据张一兵的引文: “人们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他们必须生产自己的生活,而且必须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费尔巴哈》,第25页) 也正是因着生产力作为其理论的全部根基,所以其哲学理论根本点就在于历史性—— 2021-10-25 Essay #Philosophy
关于人生模拟器 人生模拟器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想来许多人已经渐渐忘了。我也一样,只是今天忽然想起,觉得有一些都是可以一写的。 模拟人生当然不是模拟真的人生。模拟的人生的基本逻辑与人生便是不同的。其中手速快的人,若是碰上一段八十多岁的人生,10秒钟的时间也足够了;而倘若你不喜欢,则还可以再来一遍,试试别样的头脑与容貌又是如何——最终也不过是10秒。于是,就是真的极乐——例如当了官,发了财,或是评上教授,成了也算 2021-10-19 Essay #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