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一讲 从“乐府变”到“梅村体”:晚明清初的新题乐府
乐府的题目和词相似,它作为音乐文学,它的题代表了它的音乐旋律 ,也代表它的含义。 乐府的题目在后人的创作中,只保留了音乐,而内容与题目并不匹配。 后来人们开始取新的题目。“新题乐府”的情况在唐代就出现了并不配乐,如杜甫(三吏三别,虽然称作歌行)、白居易的乐府。 李攀龙因为拟古乐府几乎没改原来的文本而引起很大的争议。 王世贞因为身世遭遇,最恨严嵩,故其乐府用乐府变多讽刺。 王世贞的新题乐府是在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