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八讲——徐渭与汤显祖:在诗歌与戏曲之间抉择 背景:明代四大声腔已经脱颖而出。后昆三腔经过改革,成为世之大宗。在汤显祖之前,由身份较高的人的创作戏曲是少有的。不过在汤显祖之前,丘濬(内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常委)创作了《五伦全备记》,是道德教化类的,不过是他未考上进士之前写的。作品比较烂,说明精于诗文创作之人一下子转向戏曲创作是难的。 虽然徐渭与汤显祖已经创造了很好的戏曲,但仍然斟酌于自己作品文体的面向。 徐渭更多地面向诗歌,汤显祖面向戏曲 2020-11-12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七讲《金瓶梅》——文人独立创作白话小说的黎明 《金瓶梅》是世代陈累小说还是文人独立创作小说还没有定论。 一般认为万历本早于崇祯本,但不好说。 此“词话”相当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即说唱艺术的话本。 不删郑卫之旨,即孔子删《诗经》时留下男女私奔的诗。 “世庙时一巨公寓言”,即嘉靖皇帝时期一大臣之事。 凤州即王世贞。 因为《金瓶梅》描写细致,应当是按照日历写的。所以据此可以推断出大概时间,且此种方法较为可靠。 《金瓶梅》29回吴神仙诗,是文人 2020-11-03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六讲——对《西游记》的批判 徐朔方先生的“世代层累说”启发自顾颉刚的“中国古史世代层累说”。同样西方也有这样的理论。在《故事的歌手》中有口头程式理论。所谓程式就是指某个英雄出场总是有固定的套路。但其实文学程式是无法论证的,因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都是案头文学的文本,口头文学无法可考。但是Bates Lord进行了对南斯拉夫活形态的口头传统的田野调查,从而为我们的口头文学的传统的建立提供借鉴。 在西游记的最早版本中,作者是不确定 2020-10-27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五讲——明代的文学复古 环境 台阁文学(台阁体)重要:杨士奇。教习范本《文章正宗》(真德秀,把史书中的一些片段放到集部)《唐音》,推崇道德和文章的统一。 茶陵派(也属于台阁文学),李东阳为代表人物。因为李东阳为男人,所以会比较注重文学的审美。 弘治末期的政治环境宽松,士人社会地位提高,正德年间又因朝廷腐败,却不大理睬士人的讥刺,所以民生不幸诗家幸。 明朝士人大多有对古典审美理想的追求,认为明朝重开乾坤,所以才会力求将 2020-10-20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三讲 罗贯中、施耐庵其人不可考,尽管教材认为元末明初人。说他们是《水浒传》的作者,明代就有这样的说法。 《清平山堂话本》算是目前最可靠的。 世代层累最终的成果是《金瓶梅》,又展露出文人独立创作的苗头。《金瓶梅》是一个节点。在此之前是口传文学、世代层累的时代。 小说戏曲的同生共长到一定阶段演绎为宫廷大戏。 《三国演义》自毛宗岗评点后开始固定下来。因而即使一些小说虽然被刊刻,但仍然在发展。 2020-10-20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二讲 元代诗歌有异族强烈渗透。风格迥异于儒家反思式的诗歌,带着强烈征服者的气焰,不会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之类的诗句。 诗学的整风实际上隐含着宋朝当时文学人口的增多,因为当时社会的精英阶层都是士大夫,所以诗歌成了关乎一个人命运的重要事物。从而有许多关乎介绍如何创作诗歌(诗格、诗法)的书籍出版,从而让许多士大夫感到无法忍受。所以以戴表元为代表的文人要掀起诗歌界的“整风运动”。所以出现元诗四大家。其中代表人 2020-10-20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一讲 金代文学的“隐”与“显”:①在传统的文学史断代、分期表述中,金代文学经常“缺席”或“边缘化”。②北宋文学的遗产,实经金代、南宋两条脉络。 唐宋大遍、金诸宫调、元杂剧。曲与词原先都属于唐曲。而随着宋词经历“伶工之词”到“文人之词”的转变,其音乐性的一支逐渐式微,从而使得另一脉音乐性文学发展起来,成为元曲。 無論江西詩派還是永嘉四靈,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地方詩派,因為都沒有將地方特色融入文學創作與文學 2020-10-20 Class Notes
如何撰写文学类书评 如何撰写文学类书评 撰写书评时遇到的问题 很高兴今晚和大家分享如何撰写文学类书评。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撰写文学类的书评比非文学类的书评要容易许多。对一部作品,只要它不是太不合胃口,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点。 然而问题也是有的。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发现,单单有这一两点根本无法扩充成他们想要的那种文章,我们似乎很快就把自己要讲的内容讲了出来,然而篇幅等各方面都很可怜。 同时,对一些人来说,撰写一篇精到 2020-10-16 Essay #Writing #Literature
回顾 回顾 其实在这之前就想写一篇类似的东西,然而却因种种缘故没有成笔。今日看到诺贝尔的物理学奖又颁布了,便想起这一些早已忘却的心绪。 中学时期,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诺贝尔奖颁布的日子。自然关乎的是文学奖,物理学奖之类现在是没有一个记得的。然而自莫迪亚诺、鲍勃迪伦直到彼得汉德克,都是一清二楚的。 就我来说与所谓的情结关系不大。大抵是中学时代实在过于荒芜,想看一些书,然而四顾却是茫然。鲍勃迪伦是歌手,我 2020-10-07 Essay #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