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模拟器 人生模拟器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想来许多人已经渐渐忘了。我也一样,只是今天忽然想起,觉得有一些都是可以一写的。 模拟人生当然不是模拟真的人生。模拟的人生的基本逻辑与人生便是不同的。其中手速快的人,若是碰上一段八十多岁的人生,10秒钟的时间也足够了;而倘若你不喜欢,则还可以再来一遍,试试别样的头脑与容貌又是如何——最终也不过是10秒。于是,就是真的极乐——例如当了官,发了财,或是评上教授,成了也算 2021-10-19 Essay #Anthropology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五讲:清诗与清词?谁是古典文学的绝唱之音 如果要全面地了解清诗,要读严迪昌的《清诗史》 严格来说,诗话是讲诗人的轶事,诗评是评论诗歌,诗格/式是讲诗是怎么写的。广义诗话把前三种全算进去了,但狭义的就不是了。 清代肌理说是比较独特的,比较注重诗的形式。 乾隆中期因着科举考试要考诗符,极大地影响了清代诗歌生态 浙西词派:朱彝尊—姜夔、吴文英; 阳羡词派:陈维崧—辛弃疾;常州词派(虽然自称要学习花间词派,然而实际上却是学习清真词派中主张不仅要 2021-01-05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四讲 古人文学史观及批评体系——《诗源辩体》到《四库全书总目》 我们现在认为《列朝诗集小传》是第一部广义上的明朝诗歌史。是了解明代文学史最为方便的读物。 钱谦益尤其鄙视复古派,推崇公安派、唐宋派。 钱谦益写《列朝诗集小传》花了很大的力气,其中的撰写模式:政治履历+文学轶事+诗论征引+直接评论。虽然钱谦益在头一段写政治履历,似乎价值不高,但其实是春秋笔法。 在古诗的源流中,陶渊明的诗实际上是一种旁枝,并非主流。钟嵘的《诗品》中虽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之宗,但却把陶 2020-12-29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三讲 古典“诗迹”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地方书写传统 地方文学传统的串联不仅是通过作家,也通过当地的地理景观,如杭州西湖。 地域文学研究要突出地域性、地方性,而不能变成地方作家研究。 古代文学的现地研究就是把诗歌中所讲的景点具体地找出来,拍照片,定位。 严格意义上的地方志是在宋代开始,因为只有宋代士人才有地方概念。 无论是沈约还是崔颢,都是文人诗。但竹枝词是来自民歌。竹枝词是从三峡一带出来的。顾况、刘禹锡、杨万里在创作时并没有特定的地方意识。但是随 2020-12-22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二讲 三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清代小说 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白话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 所谓话本,它一定是有一个口头素材。《二拍》之所以是“拟话本”,是因为它没有真正的口头素材,只是仿照《三言》的形式写出来的。 才子佳人小说后来一部分融入到了侠义小说,另有融入侠邪小说(鸳鸯蝴蝶派) 红楼梦(脂本(抄本)) 《儒林外史》是五十五回还是五十六回是存疑的。“幽榜”很奇怪。但因着《儒林外史题词》的发现,因此“幽榜”应当是吴敬梓所撰。 2020-12-15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一讲 从“乐府变”到“梅村体”:晚明清初的新题乐府 乐府的题目和词相似,它作为音乐文学,它的题代表了它的音乐旋律 ,也代表它的含义。 乐府的题目在后人的创作中,只保留了音乐,而内容与题目并不匹配。 后来人们开始取新的题目。“新题乐府”的情况在唐代就出现了并不配乐,如杜甫(三吏三别,虽然称作歌行)、白居易的乐府。 李攀龙因为拟古乐府几乎没改原来的文本而引起很大的争议。 王世贞因为身世遭遇,最恨严嵩,故其乐府用乐府变多讽刺。 王世贞的新题乐府是在杜甫 2020-12-08 Class Notes
楚门的世界 论起时间,大概是荒芜太久了,所看到的电影低劣的多。昨日十一点左右,无意地点开The Truman Show,本打算在十分钟之后便结束,因为我深信这一回看到的将是同样的平庸,然而电影的行进却深合近来的理路,以至终局,不觉有丝毫憾恨。 今天应是心血来潮,想大略地写一写。写之前大概看了一下网络上的评论,所有的都在我意料之中,于是便放心地写了这些东西。 我现在想起,若是一定要细究我昨晚为何睡意频仍却坚持看 2020-12-06 Essay #Anthropology #Film #Aesthetic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讲 小说笔法与文章学视野:明清散传的勃兴 白话小说可推至南宋,文言小说可推之《搜神记》。 古代叙事诗很少,后来被人硬是找出了《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优秀的叙事诗很少,但藏族、蒙古族的叙事诗就很多了。 而在古代叙事传统中,除了如《长恨歌》一般的作品,就只有传记文。 历史文献的叙事学研究可以扩大考察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史记》《左传》文字优美的篇章,几乎所有的都可以被考察(不过不包括表之类),但这种方法因为不太像是文学研究,所以也有很大的争 2020-12-01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九讲 晚明还是晚清: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长 五四—晚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陈平原为代表,有力的口号是王德威提出的:“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晚清(研究晚清不会用传统的角度来研究,其近世性吸引了许多研究者) 文学的文本较之历史文本更逼近历史现场,纪实性最强的是文学作品。然而这一格局随着报刊的出现便被打破了。 《官场现形记》《孽海花》等小说是在报刊上连载的。 晚明是东亚文明进入全球史领域的早期。(元代不是,因为元代以前,从东方到西方的交流就是 2020-11-24 Class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