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卡尔·巴特(Karl Barth) 这里依循着曾劭恺的《黑格尔与现代西方本体论》,其中斜体为评论 预定论问题。预定乃是不可直观、感知的,只有以信心达致对其的知识,从而,预定既非构成性的,便不可以康德的非独断论方法确证,亦而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知性的理解之外,所以时常看起来与同样不可确证的自由意志处于二律背反中。康德的二律背反的原因是理念或物自体世界所以处理的范畴不能独断地说等同于现象界的范畴,从而以现象界的范畴处理时会发生范畴机能的奔 2021-12-30 Reading Notes #Anthropology #Theology #Metaphysics #Ontology
阅读的人类学意义 图书馆经常会张贴一些宣传画,以阅读的和谐气息示人,仿佛阅读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在阅读最初被建构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时,阅读是与知识一同出现的,于是因其与学习行为的依附,阅读本身便获得了善的地位,就仿佛学习本身是不容置疑的善一般。 但是,我们对学习本身的解构也已经够多了,那么为什么阅读在以其形象示人时仍保持其动人的魅力? 答案是呼之欲出的,即阅读作为实体的存在本身并非依附学习的存在。 我们仔细看 2021-12-11 Essay #Anthropology #Reading
又谈文学——悲剧 我们很自然地以为见死的悲剧高尚于不过为了笑的喜剧。如此,若文学欲以高尚论正统,悲剧则是文学的正统。 悲剧的见死倒非真正有谁死去了——奥康纳的小说却是每篇见人死的——生命的暗淡、摧残、蹂躏都可算作见死。 年轻时的创作,不都是有向死的意识与死的痕迹吗? 如许的生命,在白日黑夜之间耗散,以致逐渐暗淡。 魂灵深深地叹息,于是表于文字,留下暗灭的残影。称作悲剧——所谓不为他人,只为自己。 然而悲剧也有令人厌 2021-11-07 Essay #Anthropology #Literature #Aesthetic
关于马克思理论的根基 关于马克思理论的根基 马克思理论的根基就是生产力,所谓生产力是结构性的功能因素,“即一定的生产方式或结构在实际运作中发挥出来的程度、能力和水平”。这是张一兵对生产力一词的归纳。我想这是对的,这是根据张一兵的引文: “人们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他们必须生产自己的生活,而且必须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费尔巴哈》,第25页) 也正是因着生产力作为其理论的全部根基,所以其哲学理论根本点就在于历史性—— 2021-10-25 Essay #Philosophy
关于人生模拟器 人生模拟器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想来许多人已经渐渐忘了。我也一样,只是今天忽然想起,觉得有一些都是可以一写的。 模拟人生当然不是模拟真的人生。模拟的人生的基本逻辑与人生便是不同的。其中手速快的人,若是碰上一段八十多岁的人生,10秒钟的时间也足够了;而倘若你不喜欢,则还可以再来一遍,试试别样的头脑与容貌又是如何——最终也不过是10秒。于是,就是真的极乐——例如当了官,发了财,或是评上教授,成了也算 2021-10-19 Essay #Anthropology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五讲:清诗与清词?谁是古典文学的绝唱之音 如果要全面地了解清诗,要读严迪昌的《清诗史》 严格来说,诗话是讲诗人的轶事,诗评是评论诗歌,诗格/式是讲诗是怎么写的。广义诗话把前三种全算进去了,但狭义的就不是了。 清代肌理说是比较独特的,比较注重诗的形式。 乾隆中期因着科举考试要考诗符,极大地影响了清代诗歌生态 浙西词派:朱彝尊—姜夔、吴文英; 阳羡词派:陈维崧—辛弃疾;常州词派(虽然自称要学习花间词派,然而实际上却是学习清真词派中主张不仅要 2021-01-05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四讲 古人文学史观及批评体系——《诗源辩体》到《四库全书总目》 我们现在认为《列朝诗集小传》是第一部广义上的明朝诗歌史。是了解明代文学史最为方便的读物。 钱谦益尤其鄙视复古派,推崇公安派、唐宋派。 钱谦益写《列朝诗集小传》花了很大的力气,其中的撰写模式:政治履历+文学轶事+诗论征引+直接评论。虽然钱谦益在头一段写政治履历,似乎价值不高,但其实是春秋笔法。 在古诗的源流中,陶渊明的诗实际上是一种旁枝,并非主流。钟嵘的《诗品》中虽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之宗,但却把陶 2020-12-29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三讲 古典“诗迹”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地方书写传统 地方文学传统的串联不仅是通过作家,也通过当地的地理景观,如杭州西湖。 地域文学研究要突出地域性、地方性,而不能变成地方作家研究。 古代文学的现地研究就是把诗歌中所讲的景点具体地找出来,拍照片,定位。 严格意义上的地方志是在宋代开始,因为只有宋代士人才有地方概念。 无论是沈约还是崔颢,都是文人诗。但竹枝词是来自民歌。竹枝词是从三峡一带出来的。顾况、刘禹锡、杨万里在创作时并没有特定的地方意识。但是随 2020-12-22 Class Notes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叶晔)笔记 第十二讲 三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清代小说 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白话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 所谓话本,它一定是有一个口头素材。《二拍》之所以是“拟话本”,是因为它没有真正的口头素材,只是仿照《三言》的形式写出来的。 才子佳人小说后来一部分融入到了侠义小说,另有融入侠邪小说(鸳鸯蝴蝶派) 红楼梦(脂本(抄本)) 《儒林外史》是五十五回还是五十六回是存疑的。“幽榜”很奇怪。但因着《儒林外史题词》的发现,因此“幽榜”应当是吴敬梓所撰。 2020-12-15 Class Notes